最近,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出了一招“狠的”——在原本就对印度商品加征25%关税的基础上,再来一刀,又加了25%。这样一叠加,印度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总共要被收取50%的高额关税。这不仅是美国目前针对所有贸易伙伴中最高的一档,也让美印之间原本就紧张的关系雪上加霜。
对于这突如其来的重拳,印度外交部可没忍住火气。官方声明里连用了“不公平、不公正、不合理”三个词,把不满表达得明明白白。毕竟,对于一个有着14亿人口、能源需求巨大的国家来说,从俄罗斯买点油,是市场行为,也是民生所需。现在美国一句“你和俄罗斯做生意”,立马把账单甩给了新德里,这换谁都觉得憋屈。
这场风波背后,其实是一盘更大的国际博弈棋局。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,全球能源供应格局变得扑朔迷离。西方国家口头上制裁俄罗斯,可私底下欧盟2024年还和俄做了近700亿欧元的大买卖。而印度呢?趁着便宜油源大开方便之门,如今35%的石油都靠老毛子供货,一天能拉回200多万桶。这种“捡漏式采购”,让美方看着眼红,自然成了敲打对象。
可问题来了,美国真的是为了什么正义而挥舞关税大棒吗?说到底还是利益二字挂帅。一方面,美俄谈判乌克兰问题没啥进展,需要找个出口;另一方面,对外强硬也能顺带给国内选民看看自己多有魄力。而所谓“二级制裁”,就是把压力转嫁到那些还敢跟俄罗斯做生意的小伙伴身上,让他们也感受一下什么叫经济铁拳。
然而,这样的操作真的管用吗?专家们早就算过账:如果真逼得全球少用10%~20%的俄石油,那国际油价分分钟往上涨,到时候全世界一起为此埋单。不光是小国吃亏,大国日子也不好过。所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干脆挑明态度——搞这种单边制裁、长臂管辖,就是损人不利己,还容易引火烧身。
值得玩味的是,就在这一轮贸易摩擦升温时,有消息称莫迪总理可能要访华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。这是不是意味着,在与美国闹别扭的时候,印度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朋友圈?当初莫迪和特朗普在白宫笑脸相迎,如今却因为几桶石油剑拔弩张,这变化速度比坐过山车还快!
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,这场远隔重洋的大国博弈其实影响很直接:纺织品、珠宝这些传统优势产业,本来指望着向美出口,现在碰上一堵高墙;而国际原材料价格若继续波动,说不定哪天我们买菜的钱包又要瘦一圈。所以企业家们最好未雨绸缪,多开发几个市场,不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才靠谱。
面对这样的变局,各国政府需要更多智慧,而不是简单地你来我往互相使绊。如果大家都只顾自己小算盘,那最终受伤害的不只是彼此,还有整个世界经济这个大家庭。有时候,看似简单的一纸行政令,其实牵动的是千家万户饭碗,也决定着未来几年我们的生活成本曲线怎么走。
最后小编想问:面对大国间反复无常的贸易政策,我们普通人的利益究竟该由谁守护?是选择被动承受还是主动寻找出路,对待这个问题你怎么看?
广州米牛配资,配资坊,可转债配资业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