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输美印度商品加征25%关税,并采取了其他惩罚措施。他持续向印度施压,要求其在贸易协议中做出让步,这次尤其针对印度。
美国方面表达了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和武器装备的强烈不满。特朗普发文斥责印度继续大量采购俄罗斯石油,并将其中大部分在公开市场上出售,牟取暴利。他还表示,印度将因此向美国缴纳大幅提高的关税。
然而,印度方面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强硬,回应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。印度强调,欧盟仍在大量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,美国自己也继续进口俄罗斯化学产品。面对特朗普的这种强硬姿态,日本、欧盟等都曾选择妥协,但印度此次为何如此坚持呢?这并非是简单的贸易摩擦,背后牵扯的,是印度国际地位的一场巨变。
一场空战,改变印度
2023年5月7日凌晨,一场短暂的空战在巴基斯坦领空发生,直接触动了印度的神经。印度空军的五架“阵风”战机,在不到十分钟内,被巴基斯坦的歼-10C战机击落。印度空军指挥部内鸦雀无声,雷达屏幕上的五个光点接连消失,景象令人震惊。
这批“阵风”战机对印度而言价值巨大,单架造价折合人民币超过五亿。法国达索公司工程师私下评论,印度飞行员驾驶“阵风”的方式,让再好的战机也难以承受。这场空战,直接击垮了莫迪政府精心打造的“大国人设”。
外交遇冷与地位滑坡
这场空战之后,美国的态度出现了明显变化。空战前,美国副总统还曾携带家属专门访问印度,姿态亲近。但空战一结束,特朗普就在记者会上公开贬低印度,他直接表示:“五架战机掉下来是事实,他们就像拉斯维加斯输红眼的赌徒。”
特朗普甚至将印度定义为“死亡经济体”。印度外长苏杰生赴美四天,几乎没有获得重量级会面安排,也没有见到特朗普本人。与此同时,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尼因空战表现出色,从普通上将晋升为元帅。特朗普超规格邀请穆尼尔共进午餐,并罕见地答应帮助巴基斯坦开发石油。中国方面也立即追加了“枭龙”战机的订单。
赢学束缚与经济现实
印度之所以能够如此强硬,有深刻的政治原因。印度总理莫迪依靠煽动民粹、打压其他宗教和吹捧印度教稳固了地位,导致印度社会形成了一种“赢学”氛围。这种氛围要求印度必须展示胜利,不接受妥协。
一个例子是,印巴冲突后,苏杰生外长因媒体曝光其邀请美国谈判,竟遭到印度网友大规模网暴,被指责为“投降主义”。这种政治环境,让印度政府难以向美国做出实质性让步。
经济困境也使得印度难以接受美国提出的要求。印度曾是最早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的国家之一,期望得到优惠条件,但特朗普的要求印度政府无法答应。美国要求印度大幅削减对美国药品、钢铁制品等关键商品的进口关税,以缩小贸易逆差,还要求印度放宽数字服务领域的限制,并开放转基因大豆、玉米和乳制品市场。
印度的小农经济无法抵挡美国规模化工业的冲击,这关系到全国一半人的生计。印度制造业的发展也依赖高关税壁垒的保护,缺乏竞争力。美国的要求等同于让印度自寻死路。此外,印度无法停止购买俄罗斯能源,因为印度长期打压穆斯林,导致其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紧张,能源稳定只能依赖俄罗斯。
统战价值已终结
美国为何突然改变对待印度的态度?特朗普的“对等关税”政策不分盟友或宿敌,印度此次的强硬抗拒,对其而言成了大麻烦,他要把印度当作典型。更重要的是,印度已经失去了其“统战价值”。
多年前,西方为扶持印度遏制中国,不遗余力地吹捧印度,让印度产生“有声有色”大国的错觉,认为它能替代中国。然而,“57空战”成为一个转折点。自此之后,美欧发现印度不仅膨胀,也没有他们想象中的统战价值,被抛弃是必然结果。
美国财长公开表示印度并非全球“重要角色”,这只是说出了多年来的事实。不仅美欧开始打压印度,印度周围的邻国甚至公开讨论肢解其东北七邦,孟加拉国加速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合作。印度曾自以为是国际社会的座上宾,突然发现自己成了被算计的目标,左右逢源的好日子已经结束。
结语
印度当前的遭遇,是其长期政治内耗、经济结构性问题和不切实际的“大国幻想”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关税重压下,印度国内经济岌岌可危,GDP增速眼瞅着就要跌破5%,失业率节节攀升。莫迪的支持率也在下滑,反对党摩拳擦掌准备发难。
国际市场上,“印度制造”的声誉一落千丈,一个连自家战机都保不住的国家,其军工产品难以获得信任。印度试图两边讨好的外交策略,最终导致两边不讨好,自食苦果。国际政治很现实,没有真正的实力,连被利用的价值都可能失去。思考印度如今的境遇,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,或许能提供一些启示。
广州米牛配资,配资坊,可转债配资业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