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3日,原创音乐剧《音符密码》在南京雨花剧院首演。 南京日报/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
南报网讯(记者鲁舒婷)“就算我们的理想被冬雪覆盖,它的光芒永远不会褪色;就算苦难在谱线上凝结冰霜,这旋律会让它融化成诗行……”9月3日晚,江苏艺术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、原创音乐剧《音符密码》在南京雨花剧院首演。
《音符密码》的背景设置在1940年—1941年,讲述了中共地下党员凌皎以音乐为武器,在隐蔽战线展开斗争的动人故事。该剧塑造了一位身负使命、兼具才情与胆识的地下工作者形象。女主人公凌皎以“亲日钢琴家”的身份为伪装,将五线谱化为传递情报的密码,将演奏现场变为没有硝烟的战场。与她命运紧密交织的作曲系学生梁明益、青年作曲家魏敞,同样以音符铭刻战争伤痕、以艺术寻求救赎之路,三人共同谱写了一曲跨越时空的青春之歌。
《音符密码》将抗战主题与当代音乐剧的审美表达相融合,实现主旋律题材的青春化表达。
一段用旋律暗战的红色往事,一首冰霜之下依然炽热的诗。“这是一部具有浪漫色彩的音乐剧,在‘意’和‘实’之间追求平衡,用音乐去诉说故事、呈现人物,同时在舞台上不做多余的布景,把更多的空间让给演员,从而让观众跟随他们的步伐更好地沉浸到剧情中。”该剧艺术总监钱态说。
在音乐方面,该剧主题曲《故园》融入鲜明的五声调式色彩,旋律深情而凝重,抒发了凌皎对故园的眷恋,以及青年艺术家的精神追求。而在刻画谍战情节部分,则创造性运用“托卡塔”体裁,以紧凑的节奏与复调织体模拟电报声波,强化戏剧张力,再现情报传递的惊心动魄。
该剧舞美设计别具匠心,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,聚焦凌皎家、梁明益家和中华大戏院三大主场景,运用移动条屏实现时空切换。特别设计的音符造型灯球随情节起伏升降明灭,既点亮舞台视觉,又隐喻音乐之中蕴藏的希望与力量,增加浪漫主义色彩。同时,雨花台、南京城墙、太平南路、中山北路等南京地域元素的有机融入,也唤起观众对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情感共鸣。
“我觉得音乐剧的切入点很特别,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,另一方面,这部剧把时代洪流下的小人物展现得很好,他们的挣扎、努力以及对于理想信念的付出刻画得十分细致,整体看下来非常流畅,我要把它推荐给身边更多朋友。”观众薛珂说。
《音符密码》由雨花台区委宣传部、市文联、市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,市音乐家协会、市歌舞剧院、南京文化艺术中心联合出品,并得到省国家安全厅指导,由南京雨花剧院与南京市禾语世纪文化演出有限公司联合制作,市歌舞剧院演出。据悉,首轮演出将持续至9月5日,此后将作为雨花剧院驻场剧目长期演出。
广州米牛配资,配资坊,可转债配资业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