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诗栋在澳门冠军赛第一轮,打得挺顺的,一个3比0就把中国台北的高承睿给送走了,轻松进了16强,看样子状态是真不错。
不过,大家现在聊得最多的,不是这场球本身,而是他和王楚钦那个世界第一的位子,到底谁能坐得更久。
现在林诗栋的积分是9850分,王楚钦在后面追,拿了8925分。
这925分的差距,看着不多,但也不算少。
按照澳门冠军赛的积分规则,拿了冠军能加1000分,亚军是700分。
这么一算,就算王楚钦这次在澳门拼了老命拿了冠军,他的总分也才9925分,还是没林诗栋现在高。
所以说,王楚钦想重新当回世界第一,光靠这一站比赛肯定是不够的。
他不但自己要打好,还得盼着林诗栋早点被淘汰。
这俩人的真正较量,估计得等到9月底的北京大满贯了。
那场比赛分量重,积分变化大,到时候谁输谁赢才更有看头。
说回到林诗栋,这小伙子最近过得可不怎么舒坦。
自从他19岁多一点,破了一堆前辈的记录,当上国乒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第一后,感觉就像撞了墙一样。
从年初的深圳亚洲杯,到后面的多哈世乒赛,再到瑞典大-满贯,输球成了常事,跟冠军总是差那么一口气。
这就有点奇怪了。
一般人当上世界第一,那自信心不得爆棚,怎么到他这儿,反倒成了个包袱?
以前那个天不怕地不怕,逮谁跟谁拼的小伙子,怎么突然打球就缩手缩脚了。
其实这事儿也好理解。
林诗栋以前是去挑战别人的,光脚的不怕穿鞋的,心里没压力,打法也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特别是他那手反手拧拉,又快又冲,连樊振东都吃过他的亏。
那时候的他,就像个躲在暗处的刺客,冷不丁给你来一下,就要命。
但是现在不一样了。
他成了世界第一,就等于从角落站到了舞台中央,成了所有人拿显微镜研究的对象。
他不再是那个神秘的黑马,而是大家都要打败的目标。
全世界的对手都在看他的比赛录像,分析他怎么打球,找他的弱点。
以前没人专门琢磨他,他可以想怎么打就怎么打,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。
现在呢,每个人上场前都想好了怎么对付他的反手,怎么打乱他的节奏。
这种从“我打你”变成“你防我”的身份转变,对一个才20岁的年轻人来说,压力肯定小不了。
这就带出了另一个问题,就是经验。
林诗栋进国乒主力队的时间不算长,真正打过的大赛也没那么多。
他有技术,有天分,但就是缺了点在大场面下稳住阵脚的经验。
当对手开始有针对性地跟你打,比赛进入僵局的时候,心态就成了决定输赢的东西。
你看,在国内打王楚钦、梁靖崑这些师兄,他占不到什么便宜。
打国外的一些好手,也时不时会输球。
这就说明他的综合能力,特别是看穿比赛和临时调整的能力,还需要磨练。
他需要时间去适应“世界第一”这个身份带来的压力,学会怎么在别人都盯着你的情况下赢球。
乒乓球解说侯英超最近讲的一番话,我就觉得特别对。
他说林诗栋毕竟才20岁,是人不是神,谁也不可能十全十美,得给他点时间。
这话听着简单,但说到了根子上。
我们看国乒看习惯了,总觉得他们就该赢,谁要是输了球,就觉得是天大的事。
可我们都忘了,再厉害的运动员也是人。
马龙、樊振东他们不也是从一场场失败里爬起来的吗。
林诗栋现在经历的这些,恰恰是成为一个真正顶尖高手必须走的路。
这个过程可能很痛苦,但省不了。
所以,我们不如多点耐心。
与其盯着他输了几场球不放,不如看看他在这些失败里学到了什么。
他的技术是不是更全面了?
他的心态是不是更稳了?
这些看不见的成长,比一两个冠军头衔重要多了。
对王楚钦来说,现在这个局面,是机会也是挑战。
他有机会拿回世界第一,但前提是自己能一直稳定发挥,在关键比赛里能扛得住。
他和林诗栋的竞争,其实也是国乒内部良性发展的一个表现。
这种你追我赶的场面,对国乒男队是好事。
现在马龙、樊振东打的比赛少了,正是需要王楚钦和林诗栋这些年轻人顶上来的时候。
他们俩争得越厉害,进步就越快,国乒的未来才越有保障。
所以,澳门冠军赛只是个开头。
世界第一到底是谁的,林诗栋怎么成长,王楚钦怎么证明自己,这些故事都才刚刚开始。
我们作为球迷,就安安静静看球,给他们鼓鼓劲就行了,别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,急着下结论。
广州米牛配资,配资坊,可转债配资业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